无障碍 适老版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美化绿化

绿美东莞|“探查林害”科普微课堂②:红火蚁

发布日期:2025-04-24 11:46:09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自然基础,关乎人民福祉和国家可持续发展。在充满生机的绿水青山之间,隐藏着一些“森林破坏者”,它们正以我们难以察觉的速度侵蚀着树木,威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从啃噬树叶的害虫,到破坏树木根基的病菌,从肆意蔓延的外来植物,到迅速繁殖的入侵动物,这些“不速之客”是如何暗度陈仓?它们对生态的危害究竟有多大?我们又该如何守护森林防线?  

“探查林害”科普微课堂带你直击林业有害生物及外来入侵生物的隐秘档案,揭秘它们的通关诡计,探寻守护森林的科学之法。


一、红火蚁的分布

红火蚁是我国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原产南美洲,现已入侵我国南方12个省份,包括广东、福建等地。常见于农田、荒地、公园绿地、草坪、堤坝、道路绿化带、住宅庭院等开阔区域,偏好温暖湿润环境。

二、红火蚁的危害

啃食农作物导致减产,破坏灌溉设施;攻击人畜引发红肿、过敏甚至休克;捕食其他生物,威胁本土生物多样性;啃咬电线等公共设施,增加火灾风险。

图片

红火蚁啃食荔枝

图片图片

红火蚁啃咬电力设施

图片

红火蚁捕食动物

三、红火蚁的识别

1.形态特征:工蚁头胸棕红、腹部深褐,胸腹间具两节腹柄结(普通蚁仅1节),尾端带螯针。

图片

图片

红火蚁工蚁形态特征

2.蚁巢特征:成熟蚁巢呈拱形或沙堆状土丘,高10-50厘米,直径20-50厘米,内部为蜂窝状结构;新建蚁巢表面土壤颗粒细碎均匀,4-9个月后逐渐隆起成丘。

图片图片

红火蚁蚁巢

3.攻击特征:蚁巢受扰动时迅速涌出群体攻击,以螯针反复刺入皮肤释放毒液。

图片

红火蚁用尾部鳌针刺入皮肤并释放毒液

4.危害特征:被叮咬后立即产生灼烧剧痛,8-24小时内出现红肿、水疱或脓疱,可能持续数周留疤。

图片

红火蚁叮咬后皮肤表现

图片

红火蚁叮咬后皮肤变化

四、红火蚁的传播扩散途径

1.自然扩散:通过繁殖蚁婚飞(春季交配后雌蚁可飞行3-5公里)、蚁巢分巢迁移或随洪水漂流扩散。

2.人为传播:主要随带土植物(如苗木、草皮)、土壤、垃圾、农机具、运输工具等远距离扩散。

图片

五、红火蚁的防控

1.环境治理:清理垃圾、杂草等滋生地,减少适宜栖息环境。

2.药剂防治:可选用红火蚁专用饵剂防控。

3.上报危害:发现巢后立即标记并向农业、林业部门报告,由专业人员处理。

图片图片

红火蚁药剂防治示意图


六、防范红火蚁叮咬及处理方法

在红火蚁区活动时穿长靴、戴手套,远离土丘状蚁巢,不小心被蜇后应用肥皂水或流水清洗被叮咬部位并冰敷,涂抹绿药膏、皮炎平等减轻症状;如出现发热、头晕、休克、全身过敏症状等,尤其是儿童、老人及对毒液过敏者,应立即冰敷并前往医院就诊。



扫一扫,进入手机版


附件:

                     
版权所有:东莞市林业局 copyright © 2018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4419000092  投诉电话:0769-22222176
投诉举报邮箱:dgslyj-bgs@dg.gov.cn    通信地址:广东省东莞市莞城万寿路70号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2092号


防治“吃空饷”举报邮箱:dgslyj-rsk@dg.gov.cn  联系电话:0769-22222841    备案号:粤ICP备191253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