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东莞市林业生态状况公报
一、综述
2018年,我市林业工作紧紧围绕“湾区都市品质 东莞”的战略目标以及城市品质三年提升计划,扎实推进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建设三年提升工作和“三大节点”重点建设项目,努力共创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银瓶山森林公园荣获“全国林业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黄江、樟木头、麻涌、洪梅、望牛墩5个镇街获评为广东省森林小镇。
2018年, 我市森林覆盖率37.4%,森林蓄积量331. 78万立方米,比2017年增长约1%,实现了森林资源生长量大于消耗量的良性循环。全市森林生态效益总值为74.30亿元。(以 上数据以省林业局最终公布为准)
二、森林生态
1、森林健康状况
2018年,全市森林(林木)健康状况良好,健康和较健康的森林(林木)占98. 74%,亚健康的森林( 林木)占1. 26%。
2、森林生态功能量
森林储碳量: 2018年 全市森林植被吸收二氧化碳691. 69万吨,固碳188.62万吨。
森林放氧量:2018年全市森林植被释放氧气509.22万吨。
森林储能量: 2018年全市森林储能量811.33亿兆焦耳。
森林调水蓄水量: 2018年全市森林调水蓄水量9.13亿吨。
森林保育土壤量: 2018年全市森林保育土壤量270.10万吨。
3、森林生态效益
2018年,全市森林生态效益总值为74.30亿元。其中同化二氧化碳效益15.86亿元,释放氧气效益20. 16亿元,涵养水源效益9.99亿元,森林储能效益6.58亿元,保士效益5.31 亿 元,净化大气效益1.48亿元,生态旅游效益14.82亿元,保护生物多样性效益0.61亿元,森林减轻水灾旱灾效益0. 036亿元。
4、公园中空气负离子浓度
根据2018年四个季度的测定,全市十大森林公园51个监测点空气负离子浓度全年平均值是每立方厘米3018个,数值最高的是5月份的银瓶山森林公园碧水叠潭监测点,每立方厘米负离子个数达到13690个,空气清洁程度达到A级,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为“极有利”程度。湿地公园38个监测点空气负离子浓度全年平均值是每立方厘米1585个,数值最高的是4月份的麻涌华阳湖湿地公园的溪亭监测点,每立方厘米负离子个数达到2630个。
5、植物物种多样性
我市森林植物资源丰富,已调查发现野生维管束植物种类1630种,其中国家级和广东省级保护植物16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保护名录的兰科珍稀植物40种。常见的植被类型有9种,主要的植物群落有: 1、荷木、樟树、山油柑群落; 2、红花荷、蕈树、壳菜果群落; 3、华润楠、乌榄、猴耳环群落; 4、竹节树、黄牛木、降真香群落; 5、水翁、蒲桃、对叶榕群落。银瓶山、大岭山、大屏嶂等森林公园内的次生常绿阔叶林具有较高的乔木树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传统经营的相思类树木次之,集约经营的经济林树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均很低。
三、林业生态建设
1、绿化东莞大行动
我市全力配合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的创建工作,不断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林业行动,支持东城、清溪、石排、望牛墩、常平等23个镇(街) 41条村开展乡村绿化美化工程,建设乡村绿化美化示范点41个。积极抓好全市林业生态建设,完成幼林抚育1. 32万亩,开展水源涵养林改造工程0.27万亩,编制《东莞市森林经营规划》、《六大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加力森林小镇建设,出台《东莞市森林小镇建设总体规划》,成功创建黄江、樟木头、麻涌、洪梅和望牛墩5个森林小镇。
2、义务植树
2018年,扎实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协调市直机关积极开展植树活动,组织开展由企事业单位工会会员、妇女、学生、家庭亲子等参加的形式多样的义务植树活动。全市共有98. 8万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植树360万株,新建义务植树基地28个,全市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8%。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37周年以来,累计出动3163. 13万人次,植树11256. 5万株。
3、国家森林城市建设
在成功荣膺“国家森林城市”的工作基础上,以市委、市政府城市品质三年提升计划这一中心工作为抓手,加力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建设三年行动和“三大节点”等重点项目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林业行动,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7. 4%,建设生态景观林带251.82公里,生物防火林带总长912.27公里,创建广东省森林小镇8个。
4、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建设
2018年,围绕森林公园品质提升,完成同沙生态公园总体规划及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出台《森林公园绿化养护和环境管理制度与考评标准》、《森林 公园环境卫生管理制度与考评标准》以及《东莞市六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报批要求》等制度;探索省、市两级共建森林公园模式,规划利用省属樟木头国营林场资源开展森林公园建设,市银瓶山森林公园与省樟木头林场签约共建樟木头景区。
大岭山森林公园完成园区标识牌更新、广播系统提升改造和公共建筑防雷整改等项目,完成观湖生态休息广场美化、林科园道路及小板栈道等工程建设;大屏嶂森林公园完成林场职工住宅小区道路、停车位升级和天然气管道安装等国有林场改革资金项目,完成园区道路设施维护、服务中心围墙、竹园入口广场等专项建设;银瓶山森林公园完成市“三大节点”重点项目的三期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和概算等前期工作及樟木头景区项目招投标准备工作,完成清溪湖环湖森林通道验收工作。目前,全市共建立14个森林公园,面积34139.18公顷,占东莞市国土面积比例为13.88%。
全市以森林水体为主体建立6个市级自然保护区,包括银瓶山自然保护区、马山自然保护区、莲花山自然保护区、灯心塘自然保护区、东莞市自然生态保护区和黄唇鱼自然保护区,规划面积8166.2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32%。
5、湿地公园建设
加快湿地公园建设,修编《东莞市湿地保护规划》,建成洪梅乌沙洲仔湿地公园、东莞银山市级湿地公园,完成东莞银瓶湖湿地公园概念性方案。督导麻涌华阳湖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的验收资料准备与收集工作。推进绿色生态水网工作,成立东引运河一一寒溪河流域人工湿地建设工作专责小组,协助开展河湖督导工作,对磨碟河流域两岸绿化现状进行调研并开展概念性规划编制。目前全市共有湿地公园18个,总面积18. 97平方公里。
6、生态文化和森林旅游
2018年,各相关主管部门分别在大岭山森林公园举办第二届森林马拉松,在大屏嶂森林公园举办首届竹文化节,在寮步镇举办第九届中国(东莞)国际沉香文化艺术博览会,在同沙生态公园举办大型公益徒步,在清溪镇举办赏花行,在桥头镇举办荷花节,在银瓶山森林公园举办植物达人、观鸟比赛等科普活动,在2018中国森林旅游节东莞展馆展出我市森林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的景观,展示我市森林建设的巨大成就和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利用成效。一系列生态文化活动促进森林资源向旅游资源转变,向社会公众传播生态文化、弘扬生态文明,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2018年,十四大森林公园全年接待游客总人数逾2000万人次。
四、保护管理
1、林政管理
2018年,我市加强森林、林地、湿地、物种共4条林业生态红线管控。加强林地林木的保护管理,审核征占用林地项目54宗,涉及林地面积146.69公顷。审批林木采伐报告165宗,采伐更新面积258.95公顷,核发出省放行木材运输证7264份。深入开展森林督查工作,对现场核查后的43个非法占用林地行为进行督促整改或处罚。
2、森林防火
2018年,编制《东莞市森林防火规划(2018-2025)》,加强扑火队伍能力建设,组织开展封闭式训练2期、防扑火知识培训3期,组织防扑火演练3次;抚育生物防火林带371.75公里:及时补充防扑火物资一批。
3、植物检疫和有害生物防治
2018年,完成《松材线虫病疫点拔除方案》编制,清除松树枯死木0.9万株;防治薇甘菊4200公顷。开展羊蹄甲南洋臀纹粉蚧、土沉香黄野螟、樟树樟巢螟等绿化树种病虫害的专项调查,发布莞香黄野螟爆发预警1次。加强全市造林苗木三证一签管理,核发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9份,产地检疫合格证书4份,签发苗木标签与苗木质量检验证书各28份,签发检疫证书7392份(含省内省外),全年没有发生检疫事故。
4、古树名木保护管理
2018年,完善古树名木资源档案管理和数据更新工作:开展古树名木健康状况巡查及安全性评估工作和挽救复壮工程,对67株寄生严重的古树实施了寄生植物清除,对16株濒危古树通过改善立地环境、有害生物防治、树洞修补等抢救复壮措施进行复壮:更新全市古树名木保护牌并增添二维码标签;做好东莞市古树名木行政审批工作,受理古树名木行政审批68份。
5、自然保护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
2018年,我市开展林业自然保护地检查整治工作。编制东莞市银瓶山、马山、莲花山、灯心塘、自然生态等5个自然保护区矢量化方案和总体规划,完成大岭山、大屏嶂和清溪3个森林公园的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完成东莞市雁田森林公园、银瓶山森林公园经营范围调整以及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勘界立标工作,协调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四至不清问题。
加强珍稀植物保护工作,完善大岭山森林公园珍稀植物科普园建设,强化东莞市植物园世界名树名花园、儿童植物园、芳香植物园、兰花园、草药园、莞香园、岩生植物园、荔枝园、榕园、茶花园、岭南树木园、引种驯化园等12个植物专类园管理,收集植物种类逾6000种。开展“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和“爱鸟周”系列宣传,促进与北京巧女基金会的战略合作,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加强野生珍稀动物、野生植物群落、珍稀植物等保护。据调查,我市区域现有两栖类动物18种、爬行类动物41种、鸟类128种、 兽类30种。
6、古树名木保护管理
2018年,完善古树名木资源档案管理和数据更新工作:开展古树名木健康状况巡查及安全性评估工作和挽救复壮工程,对67株寄生严重的古树实施了寄生植物清除,对16株濒危古树通过改善立地环境、有害生物防治、树洞修补等抢救复壮措施进行复壮:更新全市古树名木保护牌并增添二维码标签;做好东莞市古树名木行政审批工作,受理古树名木行政审批68份。
7、自然保护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
2018年,我市开展林业自然保护地检查整治工作。编制东莞市银瓶山、马山、莲花山、灯心塘、自然生态等5个自然保护区矢量化方案和总体规划,完成大岭山、大屏嶂和清溪3个森林公园的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完成东莞市雁田森林公园、银瓶山森林公园经营范围调整以及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勘界立标工作,协调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四至不清问题。
加强珍稀植物保护工作,完善大岭山森林公园珍稀植物科普园建设,强化东莞市植物园世界名树名花园、儿童植物园、芳香植物园、兰花园、草药园、莞香园、岩生植物园、荔枝园、榕园、茶花园、岭南树木园、引种驯化园等12个植物专类园管理,收集植物种类逾6000种。开展“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和“爱鸟周”系列宣传,促进与北京巧女基金会的战略合作,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加强野生珍稀动物、野生植物群落、珍稀植物等保护。据调查,我市区域现有两栖类动物18种、爬行类动物41种、鸟类128种、兽类30种。
8、林业综合执法
出动警力1128人次、车辆316车次,检查农贸市场、酒楼、野外场所等单位1129间(个),共查处涉野生动物刑事案件7宗、涉野生动物行政案件6宗,林业行政案件41宗,严厉打击我市非法贩卖、猎捕野生动物及林区违法等犯罪行为。
五、保障机制
1、两违治理
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两违”治理的工作部署,制定《全市林业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治理工作方案》,全面开展林业系统“两违”治理工作,三大森林公园开展拆违行动21次,出动655人次,拆除面积约6234平方米,林业“两违”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2、扫黑除恶
积极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行动。成立由局长任组长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并制定工作方案;广泛发动宣传,设置扫黑除恶举报信箱14个,走访宣传群众810人次:强化线索摸排,成功发现嫌疑涉黑恶线索4条,其中已立案侦查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名。
3、林业信息化建设
2018年,完成全市94个监测点的空气负离子浓度、湿度、噪音及粉尘、太阳辐射等生态环境数据测定和全市森林生态效益评估、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计量。更新林业类新闻等信息535条。公示行政审批信息11394条、行政处罚信息18条、依申请公开信息答复21宗。推进林业信息化示范市建设,编制《东莞市森林公园智慧管理系统规划与设计》,完成智慧林业云数据加工以及系统运维养护工作,完善大岭山森林公园智慧导游项目建设。
4、教育培训
按照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局的统一部署,全年共组织90人次参加49期学习培训:组织举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新《宪法》等部门自主培训学习6期,参与学习培训的干部职工500多人次。根据培训学时要求,干部职工通过个人自学登陆云课堂APP、干部培训网络学院进行必修课、选修课以及各类专题课题的学习,参与学习率达100%。
5、林业科研
2018年,扎实推进“莞港古树褐根病普查与防治技术研究”、“东莞市优良乡土树种短萼仪花良种选育的研究”、“华南野牡丹科植物的评价、筛选及开发利用研究”、“东莞风水林主要树种种质资源收集和利用”、“毛棉杜鹃良种选育技术研究”、“ 东莞优良乡土植物在人工林下种植的技术研究”、“广东特色林下经济植物资源发掘与种植关键技术研究”、“观赏性耐阴姜科植物筛选及利用研究”等八个课题的研究工作,取得初步成果。“ 东莞市森林生态效益监测网络体系建设研究”、“热带 亚热带地区樟科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其优良树种培育技术研究与示范”、“ 东莞市古树名木健康评价与复壮技术的研究”等3个课题顺利通过省、市项目主管部门组织的验收。 “土沉香种子育苗技术规程”、“短萼仪花种子育苗技术规程”两项标准顺利通过省林业厅组织的审定,将由广东省技术监督局发布。2018年,在《林业科学》、《林业,与环境科学》等杂志、刊物上发表论文6篇。
六、年度纪事
※*1月10日,省林业厅李克强副厅长率考核组对我市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森林资源保护、林业发展保障机制等项目。
*1月13日,省政协副主席林雄、省林业厅原厅长张育文等领导在市林业局局长吴淑萍等陪同下,前往银瓶山森林公园谢岗景区进行考察。
*2月22日,市林业局吴淑萍局长带领各分管领导及相关人员分别前往六个基层单位,开展了以“深入基层、掌握实情、解决难题”为主题的机关下基层联系点调研活动。
*3月14日,市委副书记、代市长肖亚非率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市纪委等五套班子领导及机关工作人员,在长安滨海湾新区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3月26日,市林业局林政科和市公安局森林分局组成联合检查小组,先后前往万江区、中堂镇、樟木头镇对酒楼、食肆、三鸟市场、农贸市场进行野生动物执法检查。
*4月10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陈锡江和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农村工委主任李雄华等一行人组成的调研组在市林业局局长吴淑萍、总工程师徐正球、银瓶山森林公园主任韩锡君等人的陪同下,到银瓶山森林公园谢岗景区调研。
*4月17日,继大岭山森林公园去年获评广东省四星级森林公园后,银瓶山森林公园、大屏嶂森林公园近日也获评广东省四星级森林公园。
*4月25日,东莞市银瓶山森林公园被授予“全国林业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5月8日,大岭山森林公园联合森林分局第二派出所、厚街镇有关部门组织专项行动,依法拆除了厚街景区白石山、大水坑路段和汪潭纪念碑旁4个果园的4处违建,拆除违建面积521m'。
*6月6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信息办梁永伟副主任一行5人在省林业厅政务服务中心张友捷主任的陪同下来我市调研林业信息化工作。
*7月3日,东莞市银瓶山森林公园和广东省樟木头林场合作共建银瓶山森林公园樟木头景区签约仪式在银瓶山森林公园举行。
*7月9日,全省林业信息化建设及网络安全培训班在我市举行,省林业厅副厅长廖庆祥及各地级局分管领导、省林科院技术骨干等110人参加了培训。
*8月14日,省林业厅副厅长吴晓谋率验收组一行6人到我市开展首批国有林场改革检查验收。
*9月30日,大屏嶂森林公园在竹园景区举办“2018年中国森林旅游节暨东莞市大屏嶂森林公园首届竹文化节”。
*10月15日, 我市望牛墩、麻涌、洪梅、黄江、樟木头5个镇街获评2018年广东省森林小镇。
*11月19日,东莞市林业局在大岭山森林公园长安景区举行东莞市森林消防大队揭牌仪式。
*11月26日,市人大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视察了我市森林公园品质提升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潘新潮、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锡江、副市长刘炜、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朱斌华参加活动。
*12月16日, 市林业局参加了在广州举办的“2018中国森林旅游节”,并被评为“优秀参展单位”
*12月17日,2018全国森林旅游投资与服务洽谈会暨合作签约仪式在广州海心沙举行。广东省林业局与东莞市人民政府签署了森林公园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探索省市共建森林公园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