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美东莞|“探查林害”科普微课堂⑧:双钩异翅长蠹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自然基础,关乎人民福祉和国家可持续发展。在充满生机的绿水青山之间,隐藏着一些“森林破坏者”,它们正以我们难以察觉的速度侵蚀着树木,威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从啃噬树叶的害虫,到破坏树木根基的病菌,从肆意蔓延的外来植物,到迅速繁殖的入侵动物,这些“不速之客”是如何暗度陈仓?它们对生态的危害究竟有多大?我们又该如何守护森林防线?
“探查林害”科普微课堂带你直击林业有害生物及外来入侵生物的隐秘档案,揭秘它们的通关诡计,探寻守护森林的科学之法。
生物学特性 1. 基本信息 学名:Heterobostrychus aequalis (Waterhouse) 分类:长蠹科异翅长蠹属 分布:原产东南亚,国内分布于江西、广西、海南、云南、香港、台湾等地;省内分布于广州、惠州、东莞等地。是我省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 2. 形态特征 双钩异翅长蠹的发育阶段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属完全变态昆虫。 成虫:体长6-10mm,赤褐色,圆柱形。头部具细粒状突起,后头具很密的纵脊线。触角球状部3节,其长度超过触角全长之半。前胸背板前半部密布锯齿状突起,两侧缘具5-6个齿;后半部的突起呈颗粒状。小盾片四边形,光滑无毛。鞘翅具刻点沟,沟间光滑,无毛。 双钩异翅长蠹 双钩异翅长蠹的头部 双钩异翅长蠹的前胸背板 双钩异翅长蠹的后半部 雌雄异形,雄虫鞘翅后端倾斜面两侧有2对钩状突起,雌虫鞘翅后端两侧无钩状突起。 双钩异翅长蠹雄虫 双钩异翅长蠹雌虫 蛹:长7-10mm。前蛹期:体乳白色,可见触角轮廓,锤状部3节明显,中胸背中央明显具1个瘤突;后蛹期:体转浅黄色,触角可见柄节和鞭节6节及锤状部3节,成虫轮廓基本可见。 幼虫:体长8.5-10mm,体壁褶皱肥胖,乳白色,12节。头部大部分被前胸背板覆盖。 双钩异翅长蠹幼虫 卵:乳白色,长约1mm,宽0.2mm,似米粒,前方突尖。 3. 生活史及习性 该虫为钻蛀性害虫,几乎终生在木材等寄主的内部生活,仅在成虫交尾、产卵时在外部活动。广东1年2-3代,以老熟幼虫或成虫在木材蛀道内或树皮缝隙中越冬。喜欢在衰弱木、新伐倒木及新剥皮的原木上产卵,卵多产于木材的缝隙或孔洞内。 危害表现 该虫寄主广,钻蛀能力强,食性杂,甚至可蛀穿玻璃密封胶。既可危害活立木,也可危害木材及制品。受害寄主(木制品)外表可见许多直径约2-3mm的圆形蛀孔,内部蛀道交错,严重的几乎全部蛀成粉状,完全丧失木材使用价值。 双钩异翅长蠹危害木材 防控措施 1. 检疫监管 做好苗木及木制品的检验检疫,如发现疫情应立即扣押并作除害处理(焚烧或粉碎至2cm以下碎屑),防止害虫传入、蔓延。 2. 物理防治 夏季将木材置于高温日晒环境中曝晒2-3天。 3. 化学防治 注药法:幼虫蛀入木质部后,可选用80%敌敌畏乳油(50-100倍液),然后用黏土封堵孔口。 喷药法:于成虫羽化扩散期进行化学防治,喷药以晴天午后为佳。可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1000-1500倍液)、40%噻虫啉悬浮剂(2000倍液)等。 本文章属公益科普性质,图源:虫警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