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美东莞|“寻觅动物”科普微课堂⑦:眼镜王蛇(过山峰)
眼镜王蛇
Ophiophagus hannah 眼镜蛇科 Elapidae 别名:过山峰、山万蛇、过山风、风蛇 识别特征 世界上最大的前沟牙类毒蛇。全长3米左右,最长纪录达6米。头背色略浅,顶鳞后具1对较大的枕鳞。脊鳞两侧数行较窄长,斜列。通身背面黑褐色。颈背具倒“V”形黄白色斑,颈以后具几十条镶黑边的白色横纹,约占2枚背鳞宽。头腹乳白色无斑,在颈腹面渐变为黄白色或灰白色,并开始出现灰褐色斑点,斑点在体前段腹面汇聚成几道不甚规则的灰褐色横斑,占2~5枚腹鳞宽,横斑间及其后部的斑点密集,使整个腹面呈现灰褐色。受惊扰时,颈部平扁膨大,前半身常竖立,作攻击姿态。颈背无眼镜状斑纹。幼蛇色斑鲜艳,头背及体、尾背面横纹鲜黄色。 生活习性 栖息于山区密林中,有时亦上树或在溪流附近活动。日行性。性凶猛,被激怒时身体前1/3竖起,发出“呼—呼—”声。在繁殖季,人类若闯进了它的护卵区域惊动了护卵中的雌蛇,会遭到雌蛇攻击驱赶。剧毒,混合毒素。捕食蛇类、蜥蜴。 分布 国内分布于西藏、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广东、香港、海南、福建、浙江、江西、湖南。国外分布于东南亚及南亚各国。 濒危和保护等级 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CITES附录II物种。 注意 眼镜王蛇毒液以突触后神经毒素为主,含血循毒素,被咬伤后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局部疼痛肿胀、上睑下垂、吞咽困难、全身乏力、呼吸衰竭,部分出现肝肾功能衰竭,少数出现坏死,毒液发作速度极快,为我国致死率最高的毒蛇。 被蛇咬后应该怎么做? 1.脱离 立即远离被蛇咬的地方,如果蛇咬住不放,可用棍棒或其他工具促使其离开。 2.冷静 被蛇咬了之后,尽量保持冷静,立即向120求助并前往医院。切忌慌张奔跑,导致血液循环加速,蛇毒经过血液循环侵入人体也会加速。被咬伤部位应限制活动。 3.认蛇 尽量记住蛇的基本特征,如蛇形、蛇头、蛇体、颜色与花纹,有条件者最好拍摄致伤蛇的照片。现场最好不要企图去捕捉或追打蛇,以免二次被咬。 摄影:张亮 视频来源:广东科技出版社 本文刊载的图片版权归拍摄者所有,仅用于科普传播分享,不得商用,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