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美东莞|“寻觅动物”科普微课堂⑥:黄胸鹀(禾花雀)
野生动物,是地球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一个物种都承载着生命的奇迹与故事,让我们一起领略野生动物的千姿百态,共同守护这些珍贵的生命,为保护野生动物的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黄胸鹀(wú) Emberiza aureola 鹀科 Emberizidae 别名:黄胆、禾花雀 识别特征 体长14-16厘米。色彩鲜艳,繁殖期雄鸟顶冠和颈背栗色,脸和喉黑色,黄色的领环与黄色的胸腹部间隔有栗色胸带,具特征性白色肩纹或斑块及狭窄的白色翼斑。非繁殖期雄鸟色淡,颏、喉黄色,仅耳羽黑色而具杂斑;雌鸟和亚成鸟顶纹浅沙色,两侧有深色的侧冠纹,几乎无下颊纹,眉纹浅皮黄色。虹膜深栗褐色,上喙灰色,下喙粉褐色,脚淡褐色。 生活习性 迁徙和越冬期间栖息于大面积的稻田、芦苇地或高草丛及湿润的荆棘丛中,结成大群并常与其他种类混群,因被作为“禾花雀”出售而遭大量捕杀,野外种群数量下降显著。 分布 国内繁殖于新疆北部和东北地区,迁徙途经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等地越冬。国外分布于东欧、中亚、西伯利亚及蒙古,越冬于东南亚。 濒危和保护等级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普法课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禁止食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以及其他陆生野生动物。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猎捕、交易、运输在野外环境自然生长繁殖的前款规定的野生动物。禁止生产、经营使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禁止为食用非法购买本条第一款规定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 第五十条规定,违反本法第三十一条第二款规定,以食用为目的猎捕、交易、运输在野外环境自然生长繁殖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八条、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二条的规定从重处罚。违反本法第三十一条第二款规定,以食用为目的猎捕在野外环境自然生长繁殖的其他陆生野生动物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按照职责分工没收猎获物、猎捕工具和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并处猎获物价值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没有猎获物或者猎获物价值不足二千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违反本法第三十一条第二款规定,以食用为目的交易、运输在野外环境自然生长繁殖的其他陆生野生动物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没收野生动物;情节严重的,并处野生动物价值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一条规定,违反本法第二十五条第二款规定,未取得人工繁育许可证,繁育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依照本法第二十九条第二款规定调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野生动物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没收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并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价值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违反本法第二十五条第三款规定,人工繁育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或者依照本法第二十九条第二款规定调出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的野生动物未备案的,由县级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图片来源: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小程序 本文刊载的图片版权归拍摄者所有,仅用于科普传播分享,不得商用,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