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适老版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工作动态

绿美东莞|聚焦镇村绿化美化系列报道(69)——石排镇福隆村

发布日期:2025-09-25 15:58:02

福隆村位于石排镇中部,区位优势显著,近年来,福隆村积极响应“百千万工程”,立足本地特色,创新推进绿美工作。截至目前,全村累计种植树木超千株,并重点打造“绿美小园、绿美商铺、绿美巷道”等特色项目,初步形成生态保护与产业协同发展的绿美乡村新格局。如今,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也成为绿美工作的典范。

图片11.png

党建引领建小组

绿美乡村齐推进

福隆村成立绿美乡村建设工作小组,由村党委书记任组长牵头指挥,“两委”干部担任组员,统筹制定计划、推进实施及跟踪管理。通过党员干部和网格员入户宣传,普及绿美建设意义,发动党员家庭带头参与。建立“一员一格一绿”网格化绿化管理机制,联合驻点团队分片指导养护,确保长效管理。同时创新“党建+乡贤”联动,获乡贤2.2万元“百千万工程”绿化赞助,形成全民共建氛围。

图片10.png

党员干部带头参与植树绿化活动

图片9.png

网格化绿化管护

绿美小园缀庭院

户户风景绘乡村

福隆村以 “党建带妇建” 发挥巾帼志愿者作用,推进 “美丽庭院” 创建。村妇联联合党员骨干、巾帼志愿者入户动员,引导村民盘活房前屋后、阳台屋顶等闲置空间,栽种花草苗木与蔬菜盆景,打造“门前见绿、院内有花、四季常青”的生态庭院,将闲置宅基地转化为“四小园”,实现“家里家外美美与共”。同时还创新 “美丽庭院+” 模式,引导妇女发展特色种养业,既美化环境又促增收,推动绿美建设与乡村振兴互促共进。

图片8.png

四小园

图片7.png

绿美庭院

绿美商铺嵌庭院

方寸之地绽芳华

在福隆大围三村的闲置地块上,一处由集装箱改造的“福咖café 得闲饮啡”咖啡店成为闲置地块盘活的典范。店铺以福隆麒麟国潮文化为核,创新 “庭院 + 咖啡 + 露营” 多业态融合模式,将荒地变兼具文化展示与生态体验的 “网红打卡地”。店主以红黄黑国潮色调呼应麒麟非遗,外围建低碳休闲营地,种植茉莉、桂花等乡土植物,形成 “推窗见绿、移步赏景” 的生态空间。通过绿化与咖啡文化结合,提供 “视觉-味觉-嗅觉” 多维感官体验,更带动本地传统手工艺衍生收益,实现 “美丽庭院” 向 “增收庭院” 转化。

图片6.png

图片5.png

巷巷绿意盈满目

户户美境入心怀

福隆村紧扣“出门见景、移步入园”目标,以“五里”古巷道为核心推进绿美建设,构建“党建引领+全民参与”的共建模式。村“两委”干部借鉴老街改造经验,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清五堆、美四旁”行动,累计清理巷道杂物30余处,为后续绿化美化腾出空间。同时,创新采用“文化上墙”形式,将村民自愿提供的祖屋外墙转化为乡土文化展示载体,营造美丽家园新风尚。

图片4.png

图片3.png

常态管护绿常在

巩固成果美长存

在绿美乡村建设长效管护阶段,福隆村以“常态管护与规划引领”双轮驱动为核心,创新构建“党员护绿岗+网格化管护”机制,通过细化绿化任务至网格、压实责任到个人,实现管护全覆盖。专业养护团队常态化开展修剪、浇水、施肥及病虫害防治等精细化作业,并借鉴“一树一策”管护模式,确保植物健康生长。同步建立“动态巡查-问题反馈-整改提升”闭环,定期开展绿化“回头看”行动。引入“法治乡村”理念,积极开展植树普法活动,增强村民环保法治意识。此外,依托“文化上墙”“四小园”等特色载体,将生态管护与人文风貌提升相结合,持续巩固绿美建设成效。

图片2.png

图片1.png

福隆村以党建为引领,靠绿美建设破局,用长效管护守住绿意,让村容村貌实现大变样。村民既是建设者,更是生态红利的受益者,实现了 “环境美” 与 “增收好” 的双赢。这份绿美实践,不仅是石排镇的标杆,更给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 “福隆样本”。

来源:石排镇

扫一扫,进入手机版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