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宣传周丨这些林业知识你须知道→
5月12日至18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
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
——排查身边灾害隐患”
让我们一起学习
林业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
共同守护广东生态文明成果
森林防火、人人有责
什么是森林火灾?
森林火灾是失去控制的森林燃烧,需要森林可燃物、火源和氧气三者相互作用形成;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大面积的森林火灾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世界八大自然灾害之一。
森林火灾有哪些危害?
森林火灾不仅严重破坏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而且会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公共安全产生极大的危害,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遭遇森林火灾如何自救?
一是转移避险:迅速转移到火烧迹地或可燃物稀少地带避险。
二是点迎面火避险:迎着来火方向点火,人员迅速转移至烧出的火烧迹地内避险。
三是点顺风火避险:顺着风向点火,人员迅速转移至烧出的火烧迹地内避险。
四是卧倒避险:用衣服包住头部朝来火方向卧倒避险。
五是冲越火线避险;顺着来火方向,寻找火势稍小的缺口迅速冲越火线避险。
六是脱衣避险(人着火时脱上衣捂灭):迅速脱掉上衣,将火捂灭。
引发森林火灾有什么法律后果?
根据《国家林业局、公安部关于森林和陆生野生动物刑事案件管辖和立案标准》的规定:
凡故意放火造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火灾的都应当立案;过火有林地面积2公顷以上为重大案件;过火有林地面积10公顷以上,或者致人重伤、死亡的,为特别重大案件。
失火造成森林火灾,过火有林地面积2公顷以上或者致人重伤、死亡的应当立案;过火有林地面积为10公顷以上,或者致人死亡、重伤5人以上的为重大案件;过火有林地面积为50公顷以上,或者死亡2人以上的,为特别重大案件。
防范陆生野生动物疫病
什么是陆生野生动物疫病?
陆生野生动物疫病是指在陆生野生动物之间传播、流行对陆生野生动物种群构成威胁或者可能传染给人类和饲养传染性疾病。野生动物是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野生动物也是移动的“病原库”,是禽流感、鼠疫、非洲猪瘟等许多传染病病原体的天然携带者和宿主。野生动物之间,野生动物与人类之间、家畜家禽之间疫病的相互传播,不仅威胁野生动物的生存,同时也危及人类的生命安全和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常见的陆生野生动物疫病有哪些?
禽流感
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家禽及野鸟均可感染,在罕有情况下会感染人。根据禽流感病毒毒力不同,可将其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H5和H7亚型中的部分毒株所引起的疾病,可感染人、猪、马、海洋哺乳动物及各种鸟类,甚至虎、豹等野生动物也可被感染。
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性疾病,不是人兽共患病。20世纪初在肯尼亚首次出现非洲猪瘟病例,当时爆发的病例大多与野猪有接触史。非洲猪瘟病毒在蜱类和野猪间形成循环感染,在家猪之间还能通过直接接触、肉类感染物及吸血蝇的叮咬等感染。
如何防范陆生野生动物疫病?
(一)在野外观察野生动物时,做好个人防护,要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及其排泄物和分泌物,不干扰、不破坏野生动物的正常栖息、生活,更不可随意抚摸、投喂或挑逗野生动物。
(二)发现陆生野生动物死亡等异常情况,做到不捡拾、不食用,并主动向当地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或者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报告。
(三)人工饲养动物,要做好预防免疫,免疫期已过的要主动进行疫苗补免。同时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卫生消毒、疾病管理和健康检查。
(四)被动物抓伤咬伤后,要及时就医治疗。
加强松材线虫病防控
什么是松材线虫病?
松材线虫病是全球森林生态系统中最具危险性、毁灭性的森林病害,具有极强的扩散性和破坏性,是造成我国林业损失最大的有害生物,被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松树一旦感病,最快40余天即可枯死,3-5年即可摧毁成片松林。
松材线虫病传播途径有哪些?
媒介昆虫传播:当携带松材线虫的松褐天牛(媒介昆虫)飞到别的松树上取食或产卵时,便会将松材线虫通过取食的伤口带入其他松树。
疫木人为扩散:染病松树原木(疫木)直接做成包装箱、电缆或光缆盘等并运到其他地方时,携带的松褐天牛会导致松材线虫病扩散。
如何防治松材线虫病?
加强监测普查:通过日常监测结合专项普查,全面掌握松材线虫病疫情发生情况,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及时清理疫木:一经发现病死松树便及时采伐,并严格进行粉碎(削片)、烧毁、钢丝网罩等除害处理。
▲疫木粉碎处理
▲疫木烧毁处理
消杀媒介昆虫:地面防治可使用1%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等环境友好型药剂喷洒杀死传播媒介松褐天牛,有效切断松材线虫病的传播渠道。
严格植物检疫:全面实施检疫,掌握松木来源和去向,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加工、经营和使用疫木的行为。
来源:广东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