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域生态生机勃勃,田园风光美不胜收,绿美村居旧貌换新颜……这是一幅名为“绿美乡村建设”的新画卷,一起走进“丁彭黄”片区感受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独特魅力。
东坑镇“丁彭黄”片区是省级首批典型村,也是全市第一个连片培育的典型村,有着良好的“山、水、村、居”生态基底。东坑镇创新“整体规划、连片规模、镇村联动”发展思路,以绿美水系、绿美田园、绿美村居三大方面,把“丁彭黄”片区打造成占地300公顷的乡村韵味型城市“桃花源”。
绿美水系构建幸福生态廊道
东坑镇充分利用“丁彭黄”片区3个村相依相连的独特优势,成功打通连片水系并连接寒溪河。通过精心梳理水动脉、修复水生态、建设水景观等一系列举措,打造出水上栈道、小桥流水、绿美湖塘以及沿岸绿植等别具特色的滨水节点,实现了从点到线、由线及面的全面提升,岸上美景如画,水中倒影绰约。此外,大力实施引水活源工程,投入25万元对158亩养殖池塘进行升级改造与尾水治理,种植了风车草、再力花、梭鱼草等净水挺水植物,有效改善片区水体环境,提升水系自净能力。
站在马腰岭山体公园,高空俯瞰“丁彭黄”,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绿美碧带宛如丝带般装点着城市面容。东坑紧紧围绕水清岸绿的寒溪河,依托排灌站及内河防洪排涝改造工程,对全长1.9公里的南岸碧道进行了全方位提档升级,积极推动水系建设与“文化+消费”新业态相融合,精心打造碧道夜市经济,将农业园碧道与在建的中心内河滨江公园巧妙串联,一条“河畅、岸绿、景美、宜游”的慢行生态廊道已然形成。
绿美田园提档乡村颜值韵味
东坑统筹利用月明湖及周边180亩农地,融入观光、农业、文化等元素,共投入176万元打造四季换景、移步异景的“花海田园”景观,主要种植油菜花、向日葵、水稻、大豆等农作物,在周边搭配格桑花、紫云英等色彩丰富的花种,实现城市休闲公园与农业生产基地双重属性。
围绕乡村道路、山体等重要节点,东坑通过“微改造”方式见缝插绿,建成马腰岭荔枝公园、月明湖湿地公园、古围墙公园、古榕树风貌带、绿美小园、休闲绿地等群众家门口“绿点”,形成“美丽田园-湿地公园-荔枝公园-山体公园-青年林”绿美建设网络,串珠成链、连片成景,实现以绿美赋能人居环境品质提升。
此外,东坑发动社会力量共同扩绿、兴绿、护绿。开展“千人千树绿美东坑”专项行动,动员党员群众、企业员工、青年志愿者等参与绿美生态建设,超千人认种宫粉紫荆、风铃木、异木棉等树种,共投入60万元在片区种树1223株,共同打造市级示范“绿美青年林”,超额完成植树造林任务。
绿美村居集聚生活气
结合青年创业街品牌建设项目,东坑率先推进黄屋村沿水塘一侧农房风貌提升。在提升过程中,东坑摒弃大拆大修、统一外立面等千篇一律方式,按照“修旧如旧”原则,以岭南乡村质朴风格为主基调,通过外墙翻新、赤膊房整治、门窗店招瓦面更换、微量修复、墙体彩绘、房屋绿化美化等微改造方式,保留原有乡村韵味,推动闲置农房“活起来”,共完成片区各类农房外立面更新改造180间。同时,推进滨水空间与街巷一体化设计,通过栏杆修复、三线隐藏、破损修复和墙面清洗等措施,使其充分展示现代化农村建筑风貌,围绕“咖啡+生态”“美丽庭院+潮流经济”发展定位,打造休闲度假风的青年创业街。
为进一步激发广大家庭参与“美丽庭院”建设的积极性,东坑镇还将丁屋祠堂旁一间旧房子改造成“花卉超市”。市民群众可以以家庭为单位注册会员,获取“花卉超市”会员卡,并通过参与美丽庭院建设、和美乡村共建等活动获得积分,兑换相应积分值的植物和物品。充分调动片区村民、企业等社会力量自行扮“靓”闲置旧屋,呈现出家家门前常绿荫,户户庭院飘花香的美丽乡村画面。
在农房风貌提升、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绿化美化等的推动下,在政策加持和各界努力下,“丁彭黄”片区面貌逐步焕新,从昔日的“空心村”,蝶变为“桃花源”。
来源:东坑镇